一、加强规范管理,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机制
2017年,我院修订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出台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文件,使资助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重点抓好贫困生尤其是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完善贫困生数据库,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
我院严格按照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四级认定评议小组评议评审,学院认定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紧紧围绕院、系两级规范化公示制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使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能做到阳光监督。同时通过公示栏、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公示途径,以及形式多样的意见反馈渠道,如电话、电子邮箱、信件、直接来访等,确保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二)把握关键节点,确保政策落实
1、精准资助政策全面落实
我院以精准资助为抓手,推行“四个精准”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首先是对象精准。根据省扶贫办、教育厅全面筛查下发的符合资助政策条件的学生数据不止一次的调整建档立卡受助学生数据库;同时因入学调整专业、信息存疑、遗漏、外省籍不在“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等情况的,采取由学生填写申请,班级、系、学院层层审核后予以确认。截止2017年12月15日,全院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89人,高职建档立卡学生345人,其中最终有效人数为331人;中职建档立卡学生184人,其中最终有效人数为155人。其次是方法精准。对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特困学生,实行国家资助政策、学院内资助政策和社会资助“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扩大资助面。上半年,我院拿出18万元,对6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建档立卡学生)发放了院内临时伙食补助。对103名应届毕业的建档立卡学生实现全部充分就业。9月开学后,我院共为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绿色通道”相关手续,涉及金额5.455万元,由陕西一沣集团捐助的20套免费公寓用品也全部发放到位,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1月底,为1646名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建档立卡学生)发放中省临时伙食补助49.38万元。再次是培养精准。暑假期间,我院9个系(中心)共组织了15支走访队伍,到45名建档立卡学生家中进行真情走访,每人发放院内慰问金500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学院的关爱送家入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按照学院下发的《关于开展教职工“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学生活动的实施方案》(延职院办〔2017〕80号),学院党员教师、副科级以上干部职工与713名建档立卡学生(含2014、2015年未脱贫学生)结成对子,进行思想教育(扶志)、学习指导(扶智和扶技)、参与生活帮扶、密切家校联系,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最后是管理精准。借助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受助学生;2017年秋季为18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9万元;为464名高职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78.4万元;严格按照“四级评审三级公示”评审程序,并以资助卡形式发放,实行“一人一卡”。
2、高职专科生资助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取得新进展。2017年我院共为58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位资金380.96万元。二是深入做好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重点抓好院级集中评审,确保高职专科国家助奖学金质量。2017年评审发放国家奖学金5人、资金4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32人、66万元;国家助学金1344人,资金516万元,其中特困640名(含建档立卡家庭学生464名)、一般贫困704名;三是继续做好服兵役学生国家资助工作。2017年审核上报退役士兵考入高校国家资助2人1.1万元;毕业生、在校生、退役复学学生61人、办理发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金63.105万元。四是继续做好院内资助工作。为全体新生发放军训服一套,为120名海军、武警士官班学院发放生活补贴9.6万元。五是开展资助工作检查,年初配合省、市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制定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学生资助工作检查实施方案》,全面、真实地对照《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陕教贷办〔2017〕8号)中规定的八项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并及时将自查报告上报。
3、中职资助更加规范
一是落实政策高效规范,2017年,我院对全体农村、县镇非农、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五年制高职(含中职)学生全部免除中职阶段学费,2017年春季学期为1200名中职学生落实中职助学金120万元。二是资助监管步入常态。学院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不定时开展与学籍管理部门的信息比对自查,进一步加强异常数据的分析和审核,及时将长期不在校但在学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异动处理”,确保“该资助的一个不少,不该资助的一个不多”。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1、及时维护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2017年学院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的实际,及时把各类资助资金评审项目及资金落实情况上报系统。通过“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比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数据。此外,学院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使之在信息发布、答疑释惑、交流互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措施为实现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管理,提高工作的效能和服务水平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2、创新驱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过去一年,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以标准化建设破解机构队伍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等难题,全面启动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期通过标准化建设,逐步健全资助工作机构,实现专人专岗、职能归口和完善管理。
3、加强培训,提高资助人员业务素质。2017年我院举办了2期资助信息化、中职和高职资助业务以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培训班,将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全部纳入资助业务培训范围,印制了《辅导员资助业务学习资料》,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全院学工队伍的从业素质,增强了履职的能力。
4、开展研究,提高资助政策理论水平。2017年2月,由王龙同志撰写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十年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报告》获得了省市主管领导的一致好评,11月学院启动了精准资助项目研究,由王龙同志主持的《高职院校“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课题已列入院级专项课题,正在开展项目研究。
(四)广开宣传渠道,开展资助育人
1、宣传和普及国家资助政策,让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早在3月,我院就制定了《2017年度学生资助宣传工作实施方案》,7月,我院制定了《2017年暑期和秋季新生入学期间学生资助宣传方案》,由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院系联动按要求及时做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形成有广度、有深度、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声势。通过向全体在校生发放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精准脱贫宣传资料》5000份,向延安市建档立卡家庭符合学院招录条件的1563名同学发放了资助材料,确保所有延安市内初中、高中建档立卡毕业生都能知晓学院学生资助管理政策。保持资助热线24小时畅通,在利用好电视台招生广告、横幅、板报、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传统的宣传媒介的同时,全面推广“延安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微信服务号,鼓励全院学工人员、学生和家长通过手机微信了解资助政策。各系(中心)也充分利用移动通讯平台、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体,让学生资助政策进班级、进家庭。让受助学生“宣传大使”来解读资助政策、展示工作成效、选树先进典型、推进资助育人为重点,精心组织和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搭建起了受助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良好沟通平台,提升了资助宣传和育人效果。
2、践行资助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月15日—6月25日,学院开展了“资助十年、伴我成长、践行诚信、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信教育主题月活动,举办“2017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与征信知识”专题讲座8场,向1513名毕业生发放《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及《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提醒卡》3000份,督促贷款毕业生在2017年6月20日前登陆国家开发银行系统进行毕业确认,告知借款毕业生每年12月20日前是还款最后期限,做到及时还款。9月开学之初,开展了到延安革命纪念馆远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校园传销专项整治教育活动;10月11月,学院开展了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泛海助学行动”教育助学项目感恩资助征文活动、感恩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受助学生感恩励志精神,激励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二、着力精准资助,全面推进2018年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年,我院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院学生资助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1、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完善中职、高职阶段资助政策体系,推动建立以奖代助,奖助互补的中职、高中阶段资助工作新格局,激发高职学生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2、推动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以建立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指标体系为突破口,着力完成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认定、精准奖助和精准管理的精准资助工作机制。
3、继续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实现由他助变为自助,使勤工助学成为国家助学政策的有力补充和延伸,使助学的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合理。
(二)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体系,落实资助政策
一是加强培训工作,举办生源地贷款、资助政策宣讲、信息化应用、通讯报导等多期培训班,切实提高学工人员的理论修养、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全力推动绩效考核,提高学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三)进一步丰富资助理论体系,提高资助成效
一是要大力推进资助理论研究,积极开展院级、省级课题的研究与申报确保院级课题年内如期结题,相关成果结集出版。二是要继续广泛开展资助宣传教育活动,构建全方位资助宣传体系,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助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时存在不真实成份,有些学生虚构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或者是蓄意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且很容易获得当地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印章,这给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带来难度,不利于把资助金真正资助给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部分学工人员年龄偏大,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加之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即使督查问责,也无考核奖惩具体举措相挂钩,具体工作中要么避过不会也不干,推诿扯皮,院级工作人员有时难以收拾残局,建议严格考核问责,狠抓工作落实。
(三)对贫困生除了进行资金资助外,还要从其他方面予以帮助,注意对他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感恩教育、艰苦朴素教育、自立自强、学术行为不端教育等。让他们从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常态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本年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时期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更多努力的空间,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严格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为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