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2017年04月10日 11:27  点击:[]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

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2016年,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扎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多管齐下努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的服务力度,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突出的位置来抓好落实。尤其是2016年调整了学生处主要领导以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资助工作也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要求,我们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组织全院学工人员进行了资助工作理念、法律法规、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对资助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技术层面和政策方面的指导与讲解,对资助工作可能出现的涉法涉诉情形及时进行了警示和告诫。二是结合日常资助育人管理,对资助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细化,学生“贷、奖、助、补、缓、减”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得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进一步规范管理。2016年全年完成了238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建库工作,完成建档立卡家庭精准识别428人,其中高职334人、中职94人;评定高职国家奖学金5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69人,发放金额88.5万元;评定高职国家助学金1626人,金额424.5万元;完成了278名高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院内配套资助审核工作,发放88.4万元;全年共完成2个学期中职助学金审批评定工作,共计650人,金额65万元,完成了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1798人,金额53.94万元;累计完成166个院内勤工助学岗位的选配工作与日常考核管理工作;汇总办理审批了2201名的中职学生2015-2016学年免学费工作,金额761.36万元。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切实保障国家资助资金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加强沟通。本着“以学生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协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中心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了高度关注;联合学院武装部认真进行了2016年秋季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及贷款代偿工作,共完成在校生及毕业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及减免42人,金额52.46万元;联合计划财务处认真开展了大学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全年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审批与审批718笔,成功办理贷款回执576笔,涉及金额367.408万元;配合宝塔区资助中心完成新生入学资助25人,金额1.25万元;配合延安市慈善协会完成特困学生资助33人,金额4.95万元;协助学院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加强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和考核、贫困毕业生的还款提醒教育等工作。省、市资助管理中心对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关注学生资助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院全校一盘棋建立健全大资助工作体系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赞赏。

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

(一)宣传服务升级。为了让新入学学生及时全面了解国家资助有关政策和精神,我们认真执行省、市学生资助管理有关工作要求,一是将《国家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及学院绿色通道办理指南随新生入学通知书一并寄给新生。二是在新生来校报到期间,设立绿色通道,当面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各种问题,共为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绿色通道”相关手续,涉及金额3.17万元,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从自提资助经费中拿出17.72万元为1969名新生每人购买发放一套作训服,由陕西一沣实业有限公司捐助的30套免费公寓用品、校服在新生报到现场由学生处全部审批发放完毕,社会反映良好。三是通过各系向全院学生公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电话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全天候解答学生在资助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四是院系联动,扎实开展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5月份,组织集中开展了学院第三届“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发放《致2016届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2000份,让每位毕业生签署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12月,组织全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从感恩祖国到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再到感恩身边的你,活动形式从“感恩家书传承美德”传递到“父亲母亲,永远的微笑”笑脸拼图展,从“忆过去、谈成长、知感恩”为主题召开主题班(团)会到“牵手夕阳红温暖老人心”感恩老教职工志愿服务行动,感恩成为当季校园的主旋律。

(二)制度保障先行。学院在充分把握国家资助相关政策、广泛吸收兄弟院校先进经验、清醒认识学院当前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符合学院实际,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12月,我院修订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三)培训教育推进。为切实把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打造成真正惠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阳光工程。我们坚持一手抓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道德素质锤炼,一手抓受资助学生的励志成长成才教育、诚信还贷、感恩教育。先后对全院全体学工人员进行了2次集中培训;坚持与个别谈心指导相结合,对受资助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消费情况进行追踪,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助、互助”,珍惜国家给予的阳光雨露,立志早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四)改革评定审核。自执行党和国家资助政策以来,我们积累了一部分工作经验,同时也探索了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效的新路子。通过认真走访调研,发现原先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受资助名额的评定办法容易引发不公平趋向,学生急切希望改革的呼声较强。我们认真学习国家法规、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以专业年级和系班为单位相结合的分配资助评定办法。各系成立了以系主管领导为组长、学工部主任为副组长、辅导员为成员的各系初审委员会,各班成立了以辅导员为组长、班团干部为成员的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民主评议的调查、考核表格,既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行为表现,又易于操作执行和防止学生弄虚作假、引发新的不公平。为保持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我们在新生当中先行试点改革,积累经验后在全校推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尽管明显增大了各系学工工作的强度,但是广泛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付出是值得的,改革是有效的。

(五)双向资助并行。资助换个说法也可以叫扶贫,输血扶贫是治标,造血扶贫才是治本。同样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上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也是治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既落到实处,又真正取得实效,使国家资助资金切实起到“造血”作用,我们提出精神资助与经济资助双管齐下的工作措施。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可能地保护这类学生的隐私、极力避免强加资助。二是协助团委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和“认识传销远离传销”主题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热爱之心。三是广开渠道,增设勤工助学岗位,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2016年设立勤工助学岗位176个,全年发放勤工助学金41.5万元;四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 “10.17全国扶贫日”募捐、献爱心等活动,共收到捐款3.2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各类建档立卡学生的具体认定确认工作有待改进。部分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或《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评议表》表中只有各县区扶贫部门公章,但无签字,因此学院也就无法准确核实学生提交资料的准确性,加之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部分在校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建档立卡家庭,因此逐步实现对各类建档立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还需要上下联动才能贯彻。

(二)获助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感恩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今后,还需加大对受助学生的榜样教育、思想引领、强健体魄等系列素质教育力度,锻造学生自立自强能力,实现“国家、学校资助”与“学生自助、互助”并举的育人新局面。

(三)资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时间性强、精确度高,现有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少、职称(职务)低,收入福利待遇远低于其他同级教师,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四、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政策性建议

(一)进一步拓宽资助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

(二)加大对特困生的政策倾斜和资助力度,从实际操作情况看,部分特困生并不能出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越是贫困学生的贷款担保办理越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各地职能部门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增强灵活性。

(三)需要上级部门充分调动学生资助工作各条线的积极性,在工资待遇、晋级、评聘职称方面给予重视,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总之,2016年我院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2017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不断规范全院学生资助工作,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落到实处,努力保持示范引领,走在全省地市级高校资助工作的前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月6日

上一条:关于开展学院第四届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关闭

地址: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枣园    电话:0911-0000000    传真:0911-0000000
版权所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