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首页  文件学习  处室概况  学工动态  学生管理  公寓管理  资助工作  心理健康  征兵工作  资料下载 
最新消息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喜获“陕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3/05/10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召开2022-2023学年学生表彰大会    2023/12/22      · 关于做好“甘肃积石山县、新疆阿图什市地震灾害”专项临时困难补助的通知    2023/12/2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学习 > 正文
 

红色文化教育视阈下延安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实践
2018-01-04 16:05 同宇 

摘要:优秀的大学文化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成果,文化力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具有丰富红色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的地方高职院校,将红色文化教育与高职教育形态结合起来,一定能使自身的教育形态抱朴守真、有的放矢,从而完全融合、相因相生,在高职教育中独树一帜,俨为一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优质专科院校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些论断。

关键词:红色文化 延安精神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同宇,男,出生于1971年1月,陕西延川县人,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景向伟,男,出生于1965年11月,陕西子长县人,本科学历,教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红色文化在当下是中国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承载了政治教育、历史印证、价值传承的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国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题材,与传统文化思想充分融汇,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教育属性和价值表现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生态价值五个方面【1】

高职教育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具有本校特色且优于其他学校的的独特优质风貌,涉及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组合及其传导方式的优化,凸显了教育特色的累积性、稳定性和系统性,其灵魂是精神文化。“红色文化”与“高职教育”相互融合,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深化高职教育创新,打造高职院校系统性、稳定性具有优质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是一个全新的视域。高职教育之所以首选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革命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彰显职业教育品格和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

一、相辅相成:红色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

其一,高职教育需要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润泽,使高职教育更抱朴守真。《国家中长期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指出:“职业院校要增强职业素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以构建特色教育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延安红色文化深藏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是支撑我国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源所在,也是坚定学生信念,形成正确价值认知,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探寻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聚焦其强大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之所以挖掘“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汶川抗灾精神等,就是因为其一方面涵盖着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价值与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阐明红色文化就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教育继承好,进而强化国家的思想政治建设”。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往往被所处的生活所处的环境所“牵引”,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在于价值取向。革命圣地延安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的集成体,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教材和最好的课堂,满足了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需求。显然,红色文化融入延安乃至陕北地区的高职教育,浓郁了红色底蕴,鲜活了历史根基与文化情愫,为高职教育寻根溯源,正本清源。【2】

其二,红色文化以高职学生教育为传播载体,使高职教育更加有的放矢【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根本无法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今时代,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3】红色文化是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目的,其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而高职教育因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就在于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寻找内容载体和传播路径。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勤劳勇敢、不怕艰难、拼搏进取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引进校园、教材和课堂,实现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以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动态的传播形态。以红色文化引领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凝聚了红色文化底蕴,开拓了大学生眼界和胸襟,提升了学校文化软实力,彰显出学校的文化力。显然,这种双向融合的教育方法、方式使红色文化和红色教育价值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和延伸。

其三,区域文化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的逻辑起点,而延安精神更与高职教育相因相生。一方面,职业教育先天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的品格,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是高职教育的办学使命和神圣职责。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所处地域产业特色相吻合,表象看起来是产业链条一致性的要求,根基还在于区域文化的同质性;另一方面,学校文化融合区域文化,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为学生从校园走到社会过程中,营造具有实践意义的“文化缓冲带”,减缓学生走向社会产生“文化休克”的强度和时间长度。【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形成了延安精神育人的大学精神:“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理念,“授人以渔,敏行诚朴”的办学使命,创新、开放、务实的发展理念,“敬业、乐教、勤学、上进”的校风,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和理念文化高度融合为延安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思想保障,两者互相承袭,而争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优质院校又使延安高职教育个性更加鲜明、更具特色,两者相互促进。

二、历久弥新: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1.红色文化教育以延安精神为链,生动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素养融合的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生动体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精神理念和奋斗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源泉。马克思曾这样表述:文化就是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高等教育活动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具有完美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完人”【5】,但当下高职教育培养“有技术,没文化”的单面人,剥离人文素养教育,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植根于延安这片红色沃土,以延安精神培育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熔炼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锻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延安精神熔炼学生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丰富学生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树立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延安精神去矫正矫正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抵御专门化教育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总之,学院高举延安精神育人的大旗,培养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

2.红色文化教育以“工匠”精神为链,彰显高职教育的创新价值。

工匠精神指的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精神理念。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以及红色精神,成为当下中国最具核心力的文化力,表现为一种思想、精神、道德、情操、信仰和追求为质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内化为人们对美好社会愿景和高度的行为自觉【6】,其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精神成为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和发展动力;职业教育培育的工匠精神,是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办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学生成才追求追求幸福生活之使然。“工匠”精神嵌入高职教育,无论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倡导的工匠精神是同条共贯、一脉相承的,将红色文化置身于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上升到人类思维、社会战略发展的高度时,一方面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映射了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工匠精神以及时代亟需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的“匠心筑梦”精神的重要性,厚植工匠文化和红色文化,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因此,红色文化教育以“工匠”精神为链,倡导鲁班式的工匠精神,将鲁班技能注入职业专业教育,关注细节,崇尚扎实,天人合一,展现出职教人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在设计建设时,将校园文化建设固化于景观设施中,“授人以渔”使命石、“办学理念”书、“劲风负翼”雕,无不给师生以视觉上的审美与灵魂深处的触动;“工匠精神”与红色文化相濡相融,“以德为先”“德艺双馨”的元素,张思德、李四光、徐特立人物铜像,“延安教育”和“四大发明”墙体浮雕,“庖丁路、穿杨路、精卫路”技能赛事上演,“鲁班路”上颁奖掌声不息,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息、苍劲的艺术魅力,红色文化与环境文化交相辉映,红色文化与理念文化深度融合,与职业文化同频共振,与校园文化生动融合,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物化于制,校园的文化力持续升温发酵,师生在体验中国风格以及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同时,更加为创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优质专科院校凝聚了自信心和获得感。

3.红色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为链,彰显贡献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举的教育价值。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要突出教育的服务作用,突出表现在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社会发展的相融合【7】。而制约瓶颈在于密切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破解,其实现途径在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延安“十三五期间”要在省内率先建成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西部现代科技转化示范区、圣地延安改革开放先行区、革命老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的先机,在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以及强化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延安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积极与延安县区实施“校县联合,校县合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记院长抓订单”,“2017延安蔬菜班”“2017延安旅游班”贴上了校政合作的标签,服务区域产业具体化,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化;按照产学研合作驱动机制,学院与宝塔区政府、西北农林大学、中科院水利水保所、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在宝塔区建成“城市果园子”基地,荟萃现代农业和生态治理科技专家和精英,示范引领,发挥标杆作用。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一种直接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按照“专业对接产业”、“技能对接厂房”、“学业对接就业”的教育使命,依托黄土高原畜牧业示范培训基地,深化“技术人才支撑培育工程”的教学改造,重视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有为青年技术中心”和成立枣园干部培训学院,不断拓展延安精神和红色精神的辐射范围,在传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训、坚持“一心向党、咨政育人”的办学使命,为学生和青年有长足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引领学生和有为青年就业创业行为从自发变为自觉,凸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融合的教育价值。

三、相得益彰:红色教育品牌,高职教育特色

1.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学生常规管理教育。

用红色文化教育涵养身心,固化育人,内化于日常管理制度,外化为学生自觉行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发掘圣地革命资源、革命文化过程中,将延安红色精神的印记嵌入到学生常规教育,实施“三大工程”。其一为“扬帆起航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生教育计划和方案,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心灵航标—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每个学生会讲一个延安时期的革命故事,熟悉一处革命旧址发生的事情,会唱一首延安时期的革命歌曲……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宣誓的课堂搬到革命旧址,现场考证历史脉络,体验优秀文化,师生们在“天然氧吧”吮吸红色营养,传统的“静态展览教学”转为“动态传承课堂”,教育的生动性栩栩如生,教育实效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二为“引擎助力工程”,任何社会组织和机构都肩负着自身的职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应该秉承红色文化,加速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每周一在全院师生的升国旗仪式上,站在国旗下,学生将切身体验和感悟并将所见、所想内容总结归纳、润色修改,在师生面前讲演,学院把学生演讲稿送企业行业专家、领导老师审阅修正,学期末编印成册并印发学生;教室建成护士站,教学楼命名“丁香园”、宿舍“暂空床”、学生公寓校企合作管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每日内务差评黄榜、每日优秀宿舍红榜、信息员、宣传员、督察员勤工岗位自治自助、每周舍长大会、服务质量学生满意考核体系、帮扶结对关爱,打造育人“窗口”——思想政治育人阵地、技能大展台阵地、党员先锋岗阵地、最美宿舍风采阵地,发挥公寓阵地育人功能。其三为“梦想远航工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学生自主管理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开展“三登”:宝塔山、黄帝陵、观壶口的教育活动;开展“三探”:探陕北宝藏、探陕北文化、探陕北伟人活动,打开首创之路,开辟“三大平台”:红色网络、红色论坛和青年志愿者,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终身幸福负责。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传承红色文化谱写出延职人改革发展新篇,上善如水,大爱无痕,诠释了延职人金针度人的教育风采。

2.延安红色教育育人体系

如果为“红色”做个注解的话,笔者以为“正、和、宽”更为妥当,把“红色”和“高职教育”两大要素的价值内涵转化为“文化符号”并融入延安职业教育中,红色打底子,德能并重和立身处世基于一个“正”字。物化与文化的融汇,外化与内化的藕合,建成校园一草一木能说话,一景一物会育人的校园文化基于一个“和”字。放眼全国,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育人成果跻身于全国一流优质专科院校,显然基于一种“宽”的胸怀。当前,“红色教育”对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自成一系,亦为一品。

多年来,学院坚持将红色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秉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紧紧依靠延安精神,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开发特色育人体系,以一流的专业为龙头,实现“六业贯通”——办好专业、注重学业、强化职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智力支撑,队伍保障——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学生管理团队、两课教学团队、活态文化教学团队、红色艺术巡礼团队,重视红色教育解决学生做人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解决学生做人深度,重视文化教育解决学生做人厚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做人宽度,重视身体生命教育解决学生做人的长度,重视创新教育解决学生做人的强度【8】。学院牢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责任,始终将学生成才成长放在首位,助推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带薪实习一个月、学农一个月、学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不断引导学生品德优化、专业深化、技能强化、形象美化、首岗适应、转岗顺达、学生长期发展,职业生涯持续发展【8】

参考文献

[1]黄天华.“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2]郭清.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6,35(22,23)

[3]王蒙.习近平: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N]人民日报,2017-1-9

[4]承剑芬.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对接和交融[J].江苏高教2010年第一期(137)

[5]高思龙.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大家,2011-10-05

[6]叶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80)

[7]高雅琴,同宇,樊建荣.服务型高职教育应以开放办学为司南[N].延安日报,2013,12-18

[8]周建松,示范引领,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创新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6-12-13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2017 - 2018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